当前位置: 主页 > 高端视点 >

不再有国企系统补贴是建设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重要一步

时间:2019-03-28 15:26来源: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点击:0
    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政府已经不会对国有企业进行系统性的补贴了。
 
   他认为过去中国的价格系统扭曲非常严重,政府在改革时必须要提供一些补贴,但在改革过程中,这些补贴已经逐渐消失了。他表示,电力、天然气等领域可能仍存在一些补贴,但已经不多了。“不像很多人所称的那样,中国政府和中国的银行体系有一个系统性的补贴去支持这些国有企业,已经不是这种情况了”。
 
    在不久前的两会期间,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从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来看,“我们没有制度性的特殊安排,给国有企业额外补助”。他进一步强调,中国的法律法规没有专门针对中国国有企业补贴的规定,中央企业也没有经营所有制的补贴,就是只给中央企业,不给别的企业,只给国有企业,不给别的企业。国家、各部门正在清理规范各种补贴,“我觉得这个将有利于各类所有制、不同所有制,共同规模的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国有企业的补贴曾经存在,主要是一些国企的商品与服务价格受调控管制,很多时候为了避免冲击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就会压低价格,产生一定的亏损,由政府给予补贴。由于这类企业业务具有垄断性,这种补贴更多是为了经济与社会稳定,但应该随着价格市场化改革而取消。但是,还有一类地方国企,为了避免倒闭,地方政府给予种种扶持和补贴。这两种补贴并不具有系统性和持续性。
 
    事实上,国企享受的所有制好处不在于财政补贴,而是融资优势。国有企业在以国有银行为主的银行体系中,能够以优惠的价格获得足够规模的融资,这是其他所有制企业所不具有的。因为国有企业的股东为国资委,使得国有企业拥有准政府信用担保,即使出现坏账,国有银行在考核上也不受影响。这种获得信贷的便利性导致很多国企可以在周期底部大规模扩张,一些亏损国企因为有银行输血,成为僵尸企业。
 
   2017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样本企业中2014-2016年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明显低于民营企业,分别为6.13%、5.91%和5.26%,而民营企业则为7.65%、7.41%和6.79%。但是,中小民企融资不仅贵,还更难。即使能够在银行融资,除了显性的利率成本外,还有其他大量附加成本。
 
    因此,国际社会质疑中国国企补贴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三个不同层面的改革。首先,中国已经要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竞争政策体系,坚持“竞争中立”原则,即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实行规则中立、税收中立、债务中立,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国有企业应该通过改革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一些此前国企垄断的领域应该向民资与外资开放,创造基于规则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其次,中国应该大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以国有银行为主的银行体系,应该适应国企、民企、外企这三大主体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实现金融服务的市场化与平等性。现在,我们要求银行部门改善和加大服务民营企业的能力,但是,同时也要建立一个国企民企融资一视同仁的市场体系,国企不能享受额外照顾,民企也不必政策扶持,应该遵守金融规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体系,避免金融市场政策化。
 
    其三,应该大力缩减补贴,不仅国企补贴,更重要的是产业补贴。当前,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各部门正在清理规范各种补贴。3月26日四部委发通知降低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新能源货车补贴标准,退坡幅度达到50%,并将最终取消补贴。去年5月31日对光伏补贴也大幅缩减。过度补贴只会刺激产业产能规模和数量,出现产能过剩,而不利于提高质量。因为补贴刺激了更多低端产能套利,同时又只会打价格战,把整个行业推向低水平竞争,而不是优胜劣汰。
 
    中国还未完全建立基于规则的公平竞争环境,这种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公平竞争,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为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应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现在,改革正在竞争中立、金融供给侧、清理补贴、降低税费等领域展开,新的市场环境正在形成。

(责任编辑:薛海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 版权所有: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Copyright ©2019 jswqx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协会地址:南京市中华路50号国贸大厦29楼 邮编:210001 传真:025-52323761 邮箱:js_wzxh@163.com
  •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苏ICP备14010449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614号

  • 扫一扫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