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投资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对外投资将很可能在今年超过吸引外资,成为净对外投资国。”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在6月24日发布的2014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做出上述预测。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高于直接外资流入量的增长: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15%,估计达到1010亿美元。中国企业完成了多笔巨额交易,例如中海油15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Nexen)公司,双汇集团50亿美元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公司,分别是中国企业在油气产业和食品工业最大的两起跨国并购案。 这份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动中表现不俗,全年吸引外资达123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3%,居全球第二位,与位居全球第一的美国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同时,中国吸引外资的质量进一步提高,高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如研发等)吸引外资比重持续上升。 中国对外投资的高速增长更加引人注目。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达101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5%,仅居美、日之后,为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将很可能在今年超过吸引外资,成为净对外投资国。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外投资存量达6136亿美元,全球排名从2011年全球第17位上升至2013年的第11位。 詹晓宁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对外投资大国。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推动和吸引外资的局面将发生重大转变。对外投资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13年,全球FDI重现增长,流入量增长了9%,达到1.45万亿美元。联合国贸发组织预测,FDI流量在2014年可能升至1.6万亿美元,2016年进一步增加到1.8万亿美元,这些增长将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一些新兴市场的经济脆弱性以及政策不确定和区域不稳定带来的风险可能对这一增长势头产生不利影响。发展中经济体在2013年全球FDI流动中保持了领先地位。流向发达国家的FDI增长了9%,达到5660亿美元,占全球总流量的39%,而流向发展中经济体的FDI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780亿美元,占总流量的54%。此外,1080亿美元流向了转型经济体。在FDI流入量的全球前20位排名中,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目前占到了一半。 从国际上看,当前全球投资体制正处于十字路口。国际社会,包括主要投资国,都在反思当前主要由双边投资协议组成的国际投资框架。同时,美欧主导的大型区域伙伴关系(如TPP和TTIP)的谈判,在市场准入、投资者与国家利益平衡、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等方面引入一些新的、更高的标准,这将对未来国际投资体系的形成起到很强的示范作用。中国需要在双边、区域及多边三个层次参与更高标准的国际投资规则的制定,对未来新的国际投资体制的形成施加影响。 从国内看,作为全球主要外资吸收国,中国外资存量基数已十分庞大。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表示,中国要进一步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提升外资质量,急需对外资产业政策及外资审批制度进行调整。 2014《世界投资报告》还对大型自贸区协定侧重进行了分析。目前正在谈判的三大区域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在全球FDI流量中各自占到四分之一甚至更多。 对于国际投资规则的制订,报告描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趋势:一方面是脱离国际投资体系;另一方面是深化和扩大谈判。大型自贸区协定的谈判就是一个例证。这些协定一经达成,会对国际投资协定体系带来系统性的影响。 “对于上海自贸区资本项目开放这个核心问题,目前尚未有具体时间表,是一个渐进过程。”梁国勇说。 此外,对于当前引起国内外关注的资金成本问题,梁国勇认为,“汇率的双向波动加快短期内会对对外投资产生影响,但不会影响汇率长期升值趋势,而对于国内来说,对汇率更为敏感的是企业。国内投资需求的增加,也不会对对外投资资金产生分流。”
(责任编辑:xie_h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