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经贸新闻 >

将“精密制造” 上升到国家战略

时间:2015-04-01 10:16来源: 点击:0

精密制造业是制约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最要命的短板。

大部分制造行业都需要提高其生产的精密度。精密制造业提供的都是制造业的关键零部件,是产业链的最顶端,是利润最丰厚的核心部分。以空中巴士、波音为代表的飞机,以苹果、三星、华为为代表的手机,以通用、大众为代表的汽车等,都需大量精密制造类产品。看规模,精密制造业可覆盖整个制造业的约三分之一。自从2009年将装备制造业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后,我国装备制造业突飞猛进,很多大型装备的制造能力都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甚至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但我国制造业总体还是落后的,拖后腿的就是精密制造。2012年我国进口的集成电路芯片1920亿美元,超过了进口石油的1200亿美元。全世界的手机77%是我国造的,但我们自产的手机芯片连全球的3%都不到。日本东部大地震之后,小米手机总裁要冒着核辐射的生命危险到日本去谈手机零部件采购,如果中国能生产,何至于此!

振兴精密制造业,政府的投入是必要的。2009年以来,A股多次热炒“物联网”、“核高基”概念,但很少有人知道,我国“核高基”等重大专项每年投入不过数十亿元人民币,加上集成电路设备专项亦不超过百亿。而2012年韩国三星的投资额是142亿美元,美国英特尔是125亿美元。我国最大芯片企业中芯国际3年才拿到24亿元人民币,平均一年也就1亿美元。精密制造业是资金、技术、人才高度密集产业,单靠企业无法支撑。“芯片是个烧钱的产业。比如设计,使用国外软件,一个授权证书100万美金。建设一条国际最先进的生产线,费用堪比一个航母编队。”

精密制造业提供的都是制造业的关键零部件,处于产业链的最顶端,是利润的核心和最丰厚部分。目前在我国制造业全面振兴的大形势下,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总产值已突破20万亿,但作为产业基础的精密制造业贡献仅为20%,如能提前在精密制造领域布局、深耕,就能尽快占据世界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说起来,我国发展精密制造业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在需求上,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消费电子、光电产品、汽车的消费国和生产国;在人才上,我国已拥有许多精密制造业的人才,并且一些企业通过在研发上的不懈投入,已在许多产品上有了质的突破,这些都为我国进一步做强精密制造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我国的外汇除了能源资源进口外,绝大部分都用到了精密制造的进口上,我们应该啃下来精密制造这块硬骨头,首先力争实现进口替代,然后再争取出口竞争。我们如能像前几年重视装备制造一样重视精密制造,那么经过大概五到八年,就完全有能力占据世界精密制造领域的制高点。精密制造与以前我们所说的装备制造不仅不冲突,反而是互补的,装备制造强调“大”,比如大型,成套设备,精密制造着眼于“小”,着眼于其关键、核心的零部件。

振兴精密制造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投入,在精密制造行业,其研发投入可能要占其营业收入的20%以上,有的行业高达50%,而我国企业根本没有那么高的利润率,柳传志曾说过,指责中国企业不创新的人都不是当事人,其言外之意就是我国企业首先要保障的是生存,才能谈创新。

但笔者认为振兴精密制造业仅靠政府投入是不行的,因为政府财政是有限的,而社会资金的潜力要大得多,眼下我国社会并不缺钱,缺的是氛围和支持。在我国,某个领域一旦被国家重视,资金、人才、政策就会密集地向这个领域集中,这个领域就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前几年的发展中就可以非常清晰地发现这一现象,比如提出发展新兴产业后,我国的太阳能、风能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了。如果我们能像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那样将“装备制造业”写入政府文件,进入政府话语体系,让“精密制造”一词成为市场热汇,各种各样的资金就会迅速聚集到这个领域,精密制造很快就将脱胎换骨。

其实我国政府早有推进精密制造产业的雄心,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板块中就已涉及,但力度、强度显然还不够,用语也不够精准,以致社会资源还无法实现聚焦。因此,笔者建议直接用“精密制造”,这个提法效果会更好。这是扭转我国实体经济“大而不强”局面的一大推手。一旦我国振兴了“精密制造”行业,并且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中国企业缺乏创新”、“中国企业没有核心技术”,“中国只要制造,没有创造”都将成为历史。

还想就转型和升级多说几句。人们往往将转型与升级混为一谈,但仔细区分,两者大有分别,转型指的是经济结构,而升级更侧重的是产业。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应先有升级,后有转型,转型是升级的一种自然结果。在产业方面完成了升级,经济自然也就转型了。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拥有现在的经济结构,正是其产业升级的结果。

产业升级争取从“精密制造业”上取得突破,现在需要做的是尽快将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

(作者系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主管)


(责任编辑:xie_hua)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 版权所有: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Copyright ©2019 jswqx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协会地址:南京市中华路50号国贸大厦29楼 邮编:210001 传真:025-52323761 邮箱:js_wzxh@163.com
  •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苏ICP备14010449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614号

  • 扫一扫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