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总署8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数据双双下跌,延续3月的下滑态势,引发国际舆论热议。中国贸易情况低于市场预期,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商务部国际贸易专家李健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前4个月外贸形势严峻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没必要盲目悲观,外贸数据并非一片漆黑,也有多处亮点。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为1.9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9%。其中,出口值为1.08万亿元,下降6.2%;进口值为8739亿元,下降16.1%;贸易顺差2102.1亿元,猛增85.2%。今年前4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累计7.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3%,出口增长1.8%,进口则下降17%。
对于中国公布的贸易数据,外媒纷纷“看跌”,并分析外贸下滑原因。美国彭博社8日称,中国出口贸易在4月遭受“意料之外”的下滑,经济增添了新压力,竞争力减弱,而中国经济此前就面临生产过剩和竞争力减弱等严峻挑战。文章分析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内需增长对于中国是好消息,但这一有利因素被欧洲经济不景气、对日本出口贸易下降等因素抵消。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4月期间,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增长9.2%,对欧盟国家出口则下跌0.7%,对日出口更是下滑了12%。彭博社称,以贸易额加权率计算,人民币在过去一年升值10%,这一因素直接导致中国出口竞争力下降。英国市场调查研究企业资本经济公司经济学家伊万斯认为,中国今年年初出口贸易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农历春节的影响。不过他“仍然对中国贸易前景持乐观态度”,期待“负增长只是短期现象”。
法新社称,中国这些“令人失望”的数据折射出长期存在的经济弊端。悉尼澳洲联邦银行的中国和亚洲经济学家表示,出口贸易本应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剂”,但今年却成为可能导致经济下滑的“风险指标”。专家认为,人民币强劲势头导致中国出口贸易呈下降趋势。此外,用人成本上升也是原因之一,法新社援引美国渣打银行有限公司的一份报告称,中国著名的出口产品加工制造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正面临用人成本增长的问题,此外,该基地工人呈现高龄化,工人平均年龄从5年前的35.5岁增至38.3岁。
路透社称,中国4月份的进出口数据“远逊市场预期”,反映了外需依旧疲弱的客观现实。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无疑是中国经济放缓的一个信号,而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尤其体现在此前过热的房地产业冷却,“现在楼市价格和成交量已持续下跌一年以上,造成与之相关的水泥、钢铁、玻璃等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的尴尬境地”。英国媒体还认为,4月份中国制造业活动数据也低于市场预期,制造业活动轻微下滑,中国一系列经济数据的疲弱趋势仍在持续。
美国华尔街见闻网站称,中国4月外贸数据是6年同期最差,文章对中国今年能否实现经济全年目标持怀疑态度。日本时事通讯社称,如果外需不振持续,中国国内经济景气势必受到影响。日本《每日新闻》则称,中国经济减速对日企也有直接影响,可能导致日本国内经济趋冷。
“目前世界经济总体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外需相对疲弱,从数据来看,这种外部环境造成的影响不乐观,中国全年进出口增长的基础很不稳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8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外贸数据下滑有具体的客观原因。他说:“前期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有些资金就以贸易形式流出;另外,数据不好看也有价格因素。今年大宗商品的价格整体比去年下降 20%-30%,虽然原油、铁矿石等基础材料进口在数量上呈现增长,但由于价格持续下滑,导致进出口金额下降。”
2015年中国进出口增长的目标是6%,前4个月数据普遍低于预期,全年任务能否达成?对此李健认为,虽然同比数据上出现大幅下滑,但环比数据正进一步转好。虽然中国外贸总体形势比较严峻,但全年由降转升、出现小幅稳定增长也是有可能的。
李健认为数据中有多处亮点显示,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往好的方向调整,包括加工贸易比重下降而一般贸易上升,以及民营企业外贸比重增加等。“此外,过去东部沿海省份占中国外贸的90%,现在中西部地区外贸比重持续上升,已经超过15%,这说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潜力正在得以挖掘。”
8日,沪指连跌三日后开始反弹,重新站上4200点。截至收盘,沪综指报4205.92点,涨93.70点,涨幅2.28%。《华尔街日报》引述中国官方媒体的话称,中国牛市并未终结,股市将回归理性慢牛,无论是监管层还是股民,都期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xie_h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