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经贸新闻 >

总部经济,江苏外资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时间:2019-10-24 14:42来源:江苏外资 点击:0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任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迎来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新时代,外资大省江苏正加快构建外资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在这场时代变革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既成为强大引擎,也是重要特色和显著标志。自2012年到2019年9月,我省连续开展十批认定258家跨国企业地区总部与功能性机构,这些外资新兴业态正发挥“以一当十”的作用,加速释放产业带动和技术溢出效应。
聚合内部资源释放品牌效应
    在苏州工业园区已落户15年的康美包公司,今年11月下旬将在当地举行第二工厂奠基仪式,专门用于生产自主研发的新型包装和生产装备,明年年底一期项目投产,产能将是一工厂的两倍。
公司负责人坦言,“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国内同行有的压缩产能,有的将生产线向周边国家转移。康美包逆势增资扩产,有赖于苏州公司作为康美包亚太地区总部的技术创新研发能力的支撑,使得我们对未来中国和国际市场充满信心。”
    江苏多年来的探索实践表明,地区总部以及功能机构的认定,让外国资本、外国技术落地深耕吃了“定心丸”,也为外资企业自身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
    慕贝尔集团是德国有着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专注于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开发和制造。2004年在太仓投资设立慕贝尔中国公司,太仓公司逐步发展为地区总部后,慕贝尔先后在中国通过新办或并购拥有了5家工厂,去年投资4000万欧元新办一家车身部件生产工厂。公司业绩从2010年起年均增长超过30%,去年销售达到66.7亿元。
    以地区总部为依托,慕贝尔引入德国的双元制学徒制设立慕贝尔学院,着力培养员工技能,在中国先后培养60名员工。“以前是别人来培训我们,现在是我们帮其他地方培训。比如中欧捷克设立工厂时,我们的中国员工就作为外籍专家去给他们进行培训。因为是地区总部,公司在德国本部对我们的资源倾斜、关注度等不同其他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现在他们的研发成果不仅为中国服务,也向亚太地区其他投资企业输出。
    从生产制造型企业投资,到成立销售公司、投资公司,设立研发中心,成为大中华区总部,南京博西家电公司如今不仅在苏皖两地拥有3个家电生产制造基地,还统揽大中华地区所有业务。
    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前在国内最多时的7家制造企业都是独立法人,自主生产,自负盈亏,有事也是各自向德国总部汇报。成立地区总部后,对整个区域的组织架构进行整合,业务统一管理,有效防止了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资源浪费,对相关企业运营效果和大中华区市场把控能力显著提升。比如,新设消费者旅程体验部门,打通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的断层,将市场反馈、消费者意见等与研发环节对接,与市场贴得更近,从而使得中国市场销售一举超越德国、成为单个国家最大市场。目前,又在积极做大中华区市场,力争超过欧洲区成为全球最大区域市场。
    在我省,外资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还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释放溢出效应,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9月7日,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迎来首批入驻企业,美国赛仕、英国晴空医疗、日本欧姆龙等纷纷签约。这一成果落地,作为创新园牵头人的阿斯利康功不可没。阿斯利康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江苏认定的首批跨国公司在苏地区总部,阿斯利康在将公司要素集聚无锡同时,还积极组织海外更多创新力量落户江苏。
    2015年、2017年,阿斯利康在无锡先后建立小分子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基地和健康物联网创新中心,开启了中国健康物联网跨界合作的先河。通过与互联网、大数据、医疗器械等跨领域企业合作,创新形成新型医疗方案,已有8个成熟方案落地无锡地区医院,并逐步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其中儿童雾化室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700多个、肿瘤筛查方案推广到11个国家。“把海外力量特别是初创型企业聚集过来,通过孵化产生成果再走出去反哺全球,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阿斯利康人士说,希望依托设在无锡的企业总部的经营环境、营商环境,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建生态圈,在全球打响无锡和江苏的生命健康创新名片。
    立足江苏植根中国26年来,阿斯利康累计在华投资逾10亿美元。在苏纳税额10年增长约6.3倍,去年总计纳税31.8亿元,问鼎无锡市纳税榜首。
    落户南京江宁经开区的南京菲尼克斯电气公司是一家纯正的德资企业,但这家企业2000多名员工,甚至整个管理团队没有一个外国人。26年前,从6个人、36平方米厂房做生产销售开始,发展到总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下辖6家子公司、10家投资企业的总部企业,几乎涵盖研发、投资、物流、进出口贸易等全价值链。目前,正加快从传统企业加快向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方向转型。
    公司人士介绍,打造本土创新、本土研发的竞争力,始终致力于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中国品牌,做最中国的德国企业,是菲尼克斯中国公司作为一个德国企业真正扎根中国最大的战略。该公司先后以“连接智能的世界”为主题率先发布智能战略,以“工业4.0在行动”为主题发布智能战略2.0及中国战略2025,积极开展本土合作伙伴计划,助力多家本土企业打造行业隐形冠军。与本土“领袖企业”持续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江苏智造新生态。与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等发起设立智能制造研究院,连接政产学研用,促进江苏智能制造跨越发展。
    “外资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落户我省,带来的是多重效应。”省商务厅厅长马明龙说,这些新业态具有产业集聚、高附加值、能耗低、无污染等特点,带来了较为明显的税收贡献、产业乘数、消费带动、劳动就业、社会资本和知识技术外溢等效应。对于加快地区资源重构形成产业集群,吸引高端人才,提升国际知名度,化解“现代城市病”等都有积极作用。对所在的跨国公司而言,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统一管理,构筑更加完善的生产体系,提高经营效率和投资回报。
    顺势而为总部形态不拘一格
    从吸引单个外资企业投资到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各类功能性机构,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全省设立的地区总部和各类功能性机构总量居全国前列。从外资大省迈向外资强省,江苏探索步伐坚定,江苏实践特色鲜明。
    早在2012年,我省就开展认定跨国企业地区总部与功能性机构工作,当年召开全省推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发展大会,首批认定在苏39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46家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
专家认为,总部经济作为国际经济分工的高端环节,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集聚带动作用大,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新经济形态。发展处于产业“金字塔”塔尖的总部经济,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才会在国际竞争中拥有话语权、定价权。我省提出发展总部经济,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具体省情使然,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方面,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跨国公司投资意愿下降,世界各国吸引跨国投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由速度转向质量,国际资本进入我国的投资取向也由资本驱动型为主逐步转向市场驱动型为主,并将制造环节向服务、研发环节延伸。
    从江苏实际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科教资源、区域经济以及经济外向度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先后14年实际利用外资居全国首位,都显示已具备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的条件。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弱化,环境、土地等要素制约,已不允许我们的外资引进只停留在制造业领域。
    顺势而为,因企而变,我省外资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建设不拘一格。同时都体现扎根江苏、与江苏经济共成长的普遍特征,成为企业和地区实现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
    日本卫材株式会社是一家制药公司,1996年3月在苏州工业园区注册。日本卫材株式会社核心品牌部总经理、卫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岳文琴见证了卫材在苏州的发展历程。1997年她加入卫材工作。她说,当初日本卫材选址园区是在比对很多地方后作出的决定。2010年,苏州卫材成立了全省首家外资贸易公司,主要从事药品进口代理销售。2014年,计划在国内开展并购业务,但因不是地区总部而无法操作。成立投资公司后,当年就完成了国内一家企业的并购。把区域总部设在苏州工业园区,一方面是日本卫材全球CEO采纳了作为公司总经理的岳文琴的建议,同时也考虑了地区总部的众多政策优惠。多年来,苏州卫材作为总部所属最大制造企业,税收持续增长,日本总部对因增值而获得的优惠高度认可。
    同样被认定为区域总部的无锡布勒,与苏州卫材相比,虽然投资母公司来自不同国家,从事的领域互不相干,但在我省的发展经历颇为相似。
    无锡布勒是一家在谷物食品、消费食品、新材料三个领域经营的B2B公司,瑞士母公司已有160年历史。1993年,布勒在无锡和深圳设立的两家合资企业开始本土化生产。2015年开始,针对中国与欧洲消费差异,设立了本地化创新团队,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再把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区域。
得益于这一策略,无锡布勒成长迅速,营业额从2004年的8000万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5亿元。而无锡作为管辖包括日本和韩国以及东南亚13个国家和地区的亚太地区总部,2018年实现销售10亿瑞郎,今年有望达到11.5亿瑞郎。在中国设立了9个制造基地、14个服务站,形成生产、客服、销售、工程、研发和物流等多种功能。
    公司负责人介绍,成为地区总部后大大方便了中国公司与总部之间的资金流转、投资业务,目前布勒在中国的总投资已超过11亿元。在华投资企业至少节省5%的所得税。通过战略采购中央化,整合原本分散在各家的采购业务,既保证每年29亿元左右的采购商品的质量又增强了议价能力。
    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以研发中心形式跻身我省外资功能性机构行列。公司行政经理兼总经理执行助理周静说,最初进入苏州的是制造工厂,2008年建设财务共享中心,2011年投资新设亚太研发中心,去年共享中心又增加人力资源、采购等功能。今年1月,在当地投资成立新的外科生产工厂。“我们在中国的发展,强生总部非常认可。今年上半年,强生CEO表示未来发展的重点就在中国。”她举例说,强生在爱尔兰设有一个制造创新中心,拥有近千人的高学历团队,与当地大学科研机构有合作关系。因为强生苏州是强生公司在亚太地区唯一的医疗生产基地,去年开始,这个创新中心派出团队在华东地区多所高校科研机构考察,结果大开眼界,完全改变了原有的中国以低端制造为主的印象,最终选择与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开展合作,今年4月正式签约。目前又在着手新的调研选址计划,准备开展第二轮合作。
    成为地区总部,我省不少外资企业功能不断丰富,带动和溢出效应提升,企业自身定位也得到提升。以博西公司为例,一幢2万平方米的总部大楼已在南京河西建成,今年底或明年初入驻后将进一步整合优化大中华区相关职能,更好发挥区域中枢的作用。
    “有形之手”做大做强总部经济
    发展总部经济,已经成为我省各地、各级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纷纷创新路径方法,加速改善营商环境,出台相应政策,积极培育、吸引外资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得益于“有形之手”的积极作为,我省总部经济在快速成长的同时能级不断提升。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政策要求,去年我省发布《江苏省政府关于促进外资提质增效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意见的通知》等重要文件,在市场准入,招商力度、创新资源等多个方面着手,不断提升全省利用外资质量效益。同时,对申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企业出台一系列鼓励与支持政策,对在省内符合标准、申报成功的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给与资金补助及一系列便利化措施。
    跨国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落地,给全省高质量利用外资带来显著作用。相比功能性机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承担的企业职能更为广泛,企业能级更强。统计显示,2012年至今年9月,全省已累计认定十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共计258家,年均增长率达到17%,上升趋势显著。其中累计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153家,占比为59.3%;功能性机构105家,占比为40.7%。年均增长12.8%,其间有8家功能性机构转升级为地区总部。自2014年第三批总部企业认定开始,地区总部企业数量开始超过功能性机构,标志着省内外资总部企业能级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我省在努力保持外商投资热度不减同时,高度重视世界500强企业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的落地深耕。2012年首批认定的85家外资总部企业中,世界500强企业参与投资的企业27家,由于500强企业数量相对固定,因此在首批外资企业总部认定过程中申请数量较多,随后产生增量递减现象即随着总部经济发展,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入驻年增长率逐步下降,招引500强企业入驻难度将会逐年上升。到2018年底共计46家500强企业的地区总部或功能性机构入驻江苏,年均增长9.2%,占全部总部企业的20%。
    以2012年成为第一批被认定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制药企业为标志,阿斯利康在苏发展进入加速期,在生产运营基地基础上,陆续将中国研发和商业创新基地落户江苏。
    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抢抓机遇,加快国际生产要素区域布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特别是对医疗创新开放包容、积极进取、鼓励创新的各项举措,始终将提升人民健康医疗水平作为政府工作目标,为阿斯利康在中国的事业一路向前提供了健康良好的营商环境。阿斯利康在江苏发展壮大,离不开全省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商务部门在政策扶持、资金补助和便利措施等方面的极大支持。而作为中国物联网创新基地之一,无锡的创新精神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阿斯利康敢于携手跨界力量、率先探索健康物联网全病程管理解决方案,并在无锡落地健康物联网创新中心提供了强大后盾。
佳格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成为地区总部后,负责在太仓、内蒙古、厦门等4个生产基地的品管、品测,太仓和厦门基地拥有全国最先进的葵花籽油生产设备。公司总经理特助唐伟伦表示,把总部设在太仓,是因为这里有很好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太仓市委市政府提供了“保姆式”服务,基本上企业有什么困难都做到了有求必应,这两年企业的大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当初我们的基地从规划到投产,不到两年就完成了。成为地区总部后,不仅享受了很好的奖励政策,而且管理效率更高,各种成本有效降低。
    布勒选择在无锡扎根,从制造工厂发展成为统筹整个亚太地区的企业总部。1993年,无锡布勒是布勒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合资企业。经历了10年左右发展,公司经营顺风顺水,成为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同时,公司所在的无锡新区投资环境良好,提供一站式服务,办事效率高,还能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作为比利时首批在华外资企业,1992年贝卡尔特落户江阴,迄今在全国10个城市有20个运营场所,总投资逾14亿欧元,其中江苏由6个运营场所,投资江阴近10亿欧元。江阴公司集研发、工程、培训、财务、物流、采购“六个中心”和一个制造基地为一体。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把全球统一的国际生产标准、先进设备和技术引入中国,并将江阴作为立足中国市场的第一个“家”,源于对这里发展的信心。这里不仅有良好的地理等投资硬环境,更有江阴市委市政府及高新区在企业项目建设、研发投入、创新平台、人才引育、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大力度支持,激发企业的创业动力、人才的创新活力。公司多次成为市政府及高新区颁发的“入库税收超亿元企业”及“明星企业”。
    做大做强总部经济,我省各地纷纷结合实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很多市县、开发区等都专门建设总部经济园区,吸引总部企业和功能性机构落地发展。
    在苏州园区高铁站前,一个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的总部基地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相关人士介绍,这里瞄准的是与园区2+3+1产业一致的龙头型、科技型企业总部,规划60多个地块,一个地块一栋楼,到2021年建成后,这里将是60多栋高楼林立,总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目前,最先拍卖的6块地都已名花有主,涉及新能源科创、生物医药、教育等产业的企业总部。未来,这里将是一个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地,一个可持续的税源经济来源地。

(责任编辑:薛海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 版权所有: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Copyright ©2019 jswqx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协会地址:南京市中华路50号国贸大厦29楼 邮编:210001 传真:025-52323761 邮箱:js_wzxh@163.com
  •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苏ICP备14010449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614号

  • 扫一扫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