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近的情况可真不乐观。就在通缩危机越来越威胁着欧元区的当前,欧洲央行[微博]终于决定推出的量化宽松(QE)政策,却也得不到市场的掌声。中国十一长假期间,欧洲股市大幅震荡,显示投资人对于欧洲前景的焦虑;甚至连长期以来作为欧洲“模范生”的德国,最近各项经济数据也表现不佳。
这种情况下,全球资金再度选择美元资产作为投资标的。美元的走强,对照着欧元及日元的贬值,更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不安定感。欧洲几个国家皆令人担忧,宏观经济不见起色外,政府及企业的债务更面临急需解决的窘境。但在这样的困境中,却刚好有个因为正在调整结构及转型因此大幅扩张对外投资、建立欧洲版图的中国——中国这几年来对西方世界,尤其是欧洲的兴趣,实扮演着及时雨的角色,为欧洲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及援助。
其实中国对投资欧洲的兴趣,也只不过是这几年的事。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那一年,中国对整体欧盟的投资也才仅有61亿欧元,较印度、冰岛,或尼日利亚对欧盟的投资都还要来得少。但这个数据短短几年内却急遽上升,德意志银行估计在2012年年底时,中国对欧盟投资已增长至270亿欧元,为两年前的四倍余。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几个不同层面。一方面,欧洲自2008金融海啸后,迟迟不见复苏;即使终于脱离经济负增长,却也可能仅是昙花一现;同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以及令人最为忧心的通缩,却如影随形、尾大不掉。中国选择在这段期间内,大幅扩张投资版图,自然是从长期着眼,尤其并购欧洲以品牌或技术取胜的企业,能产生互补效应。
另一方面,中国近年来致力于经济增长结构的转型。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模式,更积极由FDI的接收方,转为FDI的给予方。中国对外的收购兼并,领域和范围都非常广。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的统计,中国在2005至2014年6月的近十年中,对欧洲投资的最大宗产业为能源,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对不动产的投资则排名第二,也有超过1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单是对英国不动产的投资,即已超过70亿美元。另外,对交通建设的投资则排名第三,也有超过1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对希腊交通建设投资就达52亿美元,尤其值得注意。除了这些外,举凡金融、技术、农业等,也都是热门投资标的;更有对欧洲各不同国家,投资不同产业的国际分工现象,显示中国的对外投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
国际经济实力常显现风水轮流转现象。早期欧美到日本进行FDI投资,带去的是资金,也是技术;造就了1980年代经济力强盛的日本;日本再转向对欧美FDI投资。中国也曾经藉由全世界最具FDI投资吸引力的优势,大幅带动经济增长;如今,更上一层楼的,在借着强劲的经济实力对外投资,扩充经济版图的同时,更要以不同路径去带动经济增长;而这个转变,实仅为一个新趋势的开端。
(责任编辑:xie_h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