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时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恢复建院三十周年。日前,“首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危机、转型、创新、动力”,多位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走出的首席经济学家齐聚一堂,分享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战略的真知灼见。
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赵扬:
消费率上升带来改革动力
赵扬表示,新常态来得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快,很多人在这个进程当中会非常痛苦,但是也有很多人会非常快乐,这就是一个现实。
未来改革的动力在什么地方?赵扬认为,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一个非常大的改革动力是消费率的上升。中国的消费率大概是52%左右,这是全世界罕见的低消费率。全世界平均是75%。这里当然有统计数据上的误差,如果做一些专业的修正,按照国际口径,中国实际的消费率可能在60%左右,但是也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未来我觉得消费率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
“从宏观来看,中国消费率上升,自然会导致国退民进,同时带来创新,这是一个必然结果。”赵扬表示,“当消费占比上升的时候,你面对的是消费者,千家万户,你没有办法和他们拉关系,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善你的产品质量,提升你的服务质量,这只能通过压低你的产品价格,所有这些只能通过创新来做。”
赵扬还强调,不要把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搞混,不要把改革和短期的宏观政策调控对立起来。在经济下行压力特别大,可能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宏观经济就应该理直气壮的放松。长期问题有长期的方法通过改革去应对,短期避免经济大幅下行带来的问题可以通过宏观政策来应对。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
未来三年美元是升值的
在目前的宏观形势和环境当中,应当怎样去配置个人资产?林采宜表示,“目前来看,美元资产是我们最推荐增持的资产品种。”
“美元在未来三年会持续保持一个升值的大趋势。”林采宜表示,从整体上看,美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保持相对较高的速度。从全球经济体货币分化的角度来看,目前的状态是全球皆松,唯美国从紧。风险偏好在促使美国的企业信贷回升。可以说,美元长期走强的因素已经形成。
为什么是三年?林采宜表示,三年是针对欧洲的问题,包括中国代表的新兴国家的问题,以及日本的问题。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面临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的问题。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的周期不可能是以月为计,而是以年为计的。“中国在三年之内能够完成一个制度的改革,重启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我认为这个周期是必需的,所以说是三年。”
林采宜还认为,未来影响人民币兑换美元的不确定因素有两个。第一,央行在稳增长和资本外流的压力之间,它做出了一个权衡,央行是非常有实力的,它的控制手段除了干预市场以外,还有资本项目开放的政策上面的掌控。第二,美联储加息的进程,它的速度和节奏存在一定的变数。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
全球低息环境至少持续两年
丁爽认为,在全球经济相对走弱的情况下,美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全球的低息环境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起码两到三年”。
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丁爽认为,第一,低息环境说明全球需求非常弱,从中国角度来说,外需不能作为一个经济提升的手段,不能再依靠外需。
第二,如果美国的终极利率的确很低,近期的资本流动并不一定会持续下去,不一定是资本流向美国,对中国来说,资本外流的压力也会有所降低。
第三,人民币不存在大额、持续贬值的基础。如果在低利息环境下,美元不是走强的情况下,人民币短期内是有贬值的压力,但是在超过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并不是一个长期贬值的趋势。
第四,在全球低息环境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空间就会增加一点,因为中国的利率水平相对比较高。
第五,对金融风险的影响,这个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如果中国利用这个政策空间,进一步降低利率,实际上可以减少利率支付的负担,所以某些方面金融风险减少了。但是另一方面,特别是“僵尸企业”的问题没有解决,这反而在低利息环境下会进一步增加杠杆,所以金融风险又有上升的可能性。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
TPP应该作为一种动力来处理
有观点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就变成一个不守规矩的成员,美国带了一帮小兄弟另立门户,这就是TPP。对此,沈建光表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WTO有非常严格的争端解决机制,如果中国违反规则,美国人绝对不会无动于衷,肯定马上就进行申诉。”
沈建光表示,其实中国基本上都满足了当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些硬性规定。但是很多投资方面的规定和服务贸易的规定,没有硬性规定,这方面美国人发现中国的市场它都进入不了。所以TPP是一个新的规则,主要跟服务贸易、投资环境有关,这里包括国企体制,包括法规,包括仲裁,都做了巨大的改变。
沈建光认为,TPP很明显是美国重返亚太的一个战略,当然孤立中国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是国内的解读有点太负面。所谓的TPP对中国的威胁还非常遥远,现在对TPP应该是作为一种动力来处理,中国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继续推进改革,还是有非常大的议价或者谈判能力。
(责任编辑:xie_h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