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走进江苏 >

扬州投资环境介绍

时间:2014-05-09 22:37来源: 点击:0
一、扬州是一座特色鲜明的城市

1、扬州是人文的。

扬州是全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2500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积淀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在市区目前遍布着南秀北雄的园林、曲径通幽的街巷、古朴深邃的老宅等,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中国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扬剧、扬州评话、清曲、剪纸、漆艺、玉雕和雕版印刷等7项榜上有名。

我们正在建设“文化博览城”。近年来,先后发掘了宋大城西门、东门和北门遗址,建设了西门、东门遗址公园;新建了双博馆、水环境博物馆、淮扬菜博物馆和扬派盆景博物馆等历史展馆;对东圈门、东关历史街区和卢氏盐商古宅等进行了修缮恢复。今年,我们正在进行北门遗址、南门遗址考古挖掘、规划建设;在瘦西湖景区复建了万花园和傍花村;进一步对古城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特色街巷进行全面解读。扬州正成为一座文化纪念碑和综合艺术展览馆。

2、扬州是精致的。

扬州历来以“秀美、精致”的城市特色而著称。构思巧妙的扬州园林、独树一帜的“扬州八怪”、“一寸三弯”的扬派盆景、“食不厌精”的扬州美食、有“和阗玉扬州功”之称的扬州玉器、乃至古朴雅致的城市风貌,无不显示扬州精致的特色。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建设理念,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将对“精致”的追求扩大到城市功能的完善、品位的提升上。先后投入330亿元,新改建了100多条道路、40多座桥梁,构筑了城市快速交通体系;新建了一批城市公共设施,实施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美化亮化工程,提升了景观功能和休闲功能;创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新平台,城市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城市精致内涵进一步得到发挥。

对扬州老城区,我们制定了控制性详规,划分了四个片区、12个功能街坊,使每一个古建筑、每一幢民居、每一条古街巷都得到个性化保护。

对扬州古运河,我们综合整治13.5公里的城区段,已搬迁沿线企业100多家,新建了便益门广场、五台胜境广场、东关滨河广场、大水湾水景广场等景观。

对瘦西湖景区,我们着力营造绿色、自然和秀美的环境,站在熙春台前,四周天际线看不到任何与景区不相协调的现代建筑。

3、扬州是生态宜居的。

我们全面实施“绿杨城郭新扬州”工程,先后新建了润扬森林公园、蜀冈西峰生态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和100多处的城市小游园,形成了沿路、滨河、环城的300多公里绿化长廊和城市绿肺系统,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近10平方米。

我们着力加强水环境保护,先后实施了瘦西湖活水工程、城区20多条河道整治和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成了一批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医疗及危险废物处理场。污水处理率进一步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我们正在与德国政府合作开展“生态规划与管理”项目,力争到2010年,建成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生态城镇、生态文化等综合生态体系。

扬州在2004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基础上,去年又以保护古城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方面的突出成绩,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扬州正成为人们向往的“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美好家园。

二、扬州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扩大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经济和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达1100亿元,增长15.2%,连续五年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00美元以上;实现财政总收入158亿元,增长35%,连续五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8%和11.5%。在《2007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扬州综合竞争力列两岸四地第45位,比上年提升了六位。

1、发展空间广阔。

扬州位于长三角地区的西北翼,滨江近海,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平坦,河湖密布,可供开发资源丰富,是接受国际资本和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城市。“十五”期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的增幅均居长三角16个城市的第6位,正成为长三角地区极具增长潜力的城市。

扬州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既与苏南经济板块和上海都市圈融为一体,又是苏北的门户,直接辐射江淮平原和长江中上游地区。近几年,我市积极实施江苏省提出的“苏中崛起”战略,主动参与宁镇扬经济板块建设,正成为江苏省承南启北的节点城市。

扬州有81公里的长江岸线,沿江可供开发面积达350平方公里。2002年8月,我们在江苏省率先启动沿江开发,近五年来累计投入200多亿元,沿江地区路网基本形成,功能设施健全,共引进企业3000多家。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均占全市的85%以上,已成为带动扬州发展的增长极和火车头。

扬州规划建设了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8个省级开发区和一批重点园区,累计开发面积近60平方公里。在沿江地区,扬州经济开发区的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产业初具规模,扬州化学工业园区的石化产业、精细化工迅速扩大,仪征开发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速发展,江都开发区的机械冶金、船舶制造业日趋成熟,邗江开发区的金属板材加工、服装产业优势明显,维扬开发区的机械、玩具产业蒸蒸日上,广陵产业园的电子、食品加工产业日益兴旺,杭集工业园的轻工日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同时沿江形成了3个造船业集中区。在沿京杭大运河地区,宝应开发区的电工电器、玻璃制品产业,吸引了4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高邮开发区有全国最大的台式电动工具生产基地,羽绒服装生产在业内位居前列。

在扬州主城区范围内,我们不仅有18.2平方公里的唐宋城遗址,其中包括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而且在城区南部有72平方公里的扬州经济开发区,进区外资项目达300个,已成为招商引资的“桥头堡”;在城区西部有15平方公里的新城西区,建成了国际展览中心、扬州火车站、京华城中城等一批现代建筑和明月湖等景观工程;在城区东部启动建设了12平方公里的广陵新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也在加快建设中。

2、产业加速集聚。

(1)工业快速发展。全市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企业315家,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189家,有上市公司6家,“中国名牌”产品14个。目前已形成与长三角各城市配套多赢的产业集群。

石油化工产业:全市有规模化工企业240家。其中有仪征化纤、江苏油田等基础石化原料、合成材料企业,有江苏扬农、大连化学、江苏群发、江苏联环药业等生产化学纤维、合成农药、药品及化工新材料企业,形成了相互衔接的化工产业链。今天我们推出了重油催化裂解、聚碳酸酯、丙烯腈等10个重大招商项目。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全市有各类汽车及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210余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15家。有客车、轿车、特种车、半挂车等产品,有亚星、汇众、JAC(江淮)、通华、福星等品牌,上汽仪征公司荣威轿车已正式面市。今天主要推介低排放轻型车用柴油机、汽车半导体照明、特种车及专用车等20个重点项目。

电子信息产业:全市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60多家。依托川奇光电、华夏光电等企业,生产涉及集成电路、网络及通信设备、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和汽车电子、电子新材料等诸多领域的产品。目前重点发展的LED产业外延片—芯片—封装—应用产品的产业链各环节已形成规模。这次我们主要推出了TFT-LCD、集成电路芯片制造、LED照明、太阳能光伏等17个重点项目。

船舶制造产业:全市有规模以上造船企业近百家,年造船能力200多万吨。其中有年造船能力50万吨的大洋造船、30万吨以上的环球造船、金陵船业等,150万吨的中海船业正在投资建设中。“十一五”期末我市年造船能力将达500万吨。这次我们重点推出了中速大功率船用柴油机、推进器等29个招商项目。

此外,金属板材设备和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工电缆、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基础好,有较强的竞争力。今天这些产业我们也推出了一批招商项目。

(2)服务业兴旺发达。全市去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首次超过GDP增幅,服务业已成为扬州的重要产业。

物流业加快发展。扬州石化、港口等重点物流园区规划通过评审,石化物流园区码头、仓储等项目开工建设,正积极打造公、铁、水联运的苏中物流枢纽。

信息服务业迅速壮大。发挥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的优势,率先建成了省内领先的高速率低成本有线无线宽带通信网络和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人口等基础信息共享平台。以呼叫中心和数据服务为核心的国内首个主题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已全面启动建设,国内一批著名信息服务企业将签约入驻。“十一五”期末将形成三万以上坐席10万人以上就业容量的规模化国际化呼叫产业基地。

旅游业特色明显。扬州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保存着304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旅游景区、景点40多处,其中4A级景点4处,已形成园林游、水上游、古城游、文博游等特色旅游。我们正发挥“文化、休闲、生态”的资源优势,努力把扬州打造成国内旅游的首选目的地和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

传统商贸业重放异彩。扬州不仅是中国“淮扬菜之乡”,有富春、冶春、三和四美等一批老字号品牌,而且美发、足疗足艺等历史悠久,有现代的酷牌美发、陆琴脚艺、业红足疗等名店。我们正打造市区国庆路“老字号”一条街,加快文昌商圈、新城商贸中心以及专业市场建设。

文化创意产业崭露头角。我们一方面在老城区以闲置厂房、名居古宅为载体,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漆器、玉器、玩具等产业;另一方面在新城西区,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游戏、动画、演艺、书画鉴赏和工业设计等产业。

职业技术教育方兴未艾。我市职业教育基础扎实,全市有各类普通中学和技工职业学校240余所,职业技术教育学生4.4万人,“扬州三把刀”、机械制造、电子、化工等已成为名优特色职教专业。我们正以扬子津科教园为载体,建设集生产、教学、科研、创业“四位一体”的职教集聚区,把扬州建设成为全国服务业及长三角制造业的人才培养基地。

这次在服务业方面,我们重点推出了扬州港口物流及通用码头、公铁水物流、笔架山生态温泉、信息呼叫服务中心等76个项目,供大家选择投资。

(3)农业前景广阔。扬州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全国优质稻米基地和重要的高效农业试验基地。现代农业迅速壮大,已形成优质粮油、特种水产、特色家禽、花木、蔬菜等特色产业,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64万亩,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493个。全市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生产的优质稻米、弱筋面粉、扬州鹅、高邮鸭、宝应荷藕、仪征茶叶等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

去年,国家批准在我市建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我们正采取“一区多园”的政策,重点建设宝应有机农业园、高邮水禽产业园、江都花木园艺园、邗江观光园艺园、仪征茶果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及农业科技信息交流中心。

这次在农业方面,我们向大家推出了高邮鸭肉加工、奶牛养殖基地、宝应湖水产品深加工及物流、特种蔬菜种植与加工等60个重点项目。

3、交通功能健全。

历史上的扬州数次繁荣,都得益于交通的便捷。近几年来,我市相继建成了扬州港、宁扬铁路、润扬长江大桥、环城高速、沿江高等级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目前,在我市境内,不仅有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而且有宁通高速与京沪高速、扬溧高速的交汇,已初步形成“江海河沟通、水公铁联运”的运输体系。

“十一五”期间,随着苏中机场、五峰山公铁两用大桥、淮扬铁路、新宁通公路、扬州港“一港两区”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的规划建设,扬州将进一步形成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无缝链接”,构建起扬州的立体交通网络。

4、发展要素充裕。

供电配套齐全。沿江地区电力装机容量已达410多万千瓦,拥有丰富的电力供应,可双回路不间断供电。供水能力充沛。市区日供水能力45万吨,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气热满足需要。已全面开通使用优质天然气;6座热电联供中心保证不间断供应蒸汽。污水处理及时。市区有10万吨、18万吨污水处理厂各一座,4个县(市)均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对外联络畅通。程控电话网、移动通讯网、计算机多媒体、数据通讯网、光纤接入网等一应俱全,基本普及宽带网。劳动力素质高。有本地劳动力240万人,其中有专科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的在28万人以上;每年培训各类技术工人7万人次,基本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用地能够保证。工业项目按项目投资总额和产业技术含量确定供地面积,重大项目确保及时优先供地。

三、扬州是一座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的城市

最大的投资环境是政府的优质高效服务。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营造创业、投资、人居俱佳的环境。

1、政府的团队是积极的。

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招商引资服务、为企业和投资者服务是我们政府团队的共识。我们每年都由政府组织企业到世界各地、到中国的发达地区去招商,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我们及时把年轻、优秀的干部安排到招商引资第一线,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我们每年年终都要对招商引资进行总结表彰,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

2、政府的服务是周到的。

“引得进来,服务到位,信守承诺,企业成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建立了行政办事服务中心和市发展软环境投诉中心,实施了政府与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定期联系制度、协调会办制度和定期反馈制度,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对外来投资项目,实行“代理式”、“一站式”服务,所有手续在外方提供资料齐全的情况下,由相关牵头单位明确专人跟踪服务到底;对外来投资企业发放“绿卡”,在贷款协调、保安、办理有关证照、劳动代理、劳资协调、社会保障和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3、政府的政策是透明的。

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优惠透明的投资政策。凡是国家和省已经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在扬州都能得到充分的落实;凡是国内同类地区实行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样可以参照执行;凡进入沿江产业园区的企业,比照享受国家级开发区税收优惠;凡外商新办的、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美元的生产性独资企业,其要求享受的优惠政策可个案处理。对进入扬州经济开发区的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收费优惠,进园外商投资企业12项政府性基金可缓交或减半,37项行政事业单位性收费33项全免、其余减半等优惠,对30项服务性收费8项全免、其余全部减半收取。实行一个窗口收费,发放缴费卡透明操作,加强涉企收费监督,确保企业低成本运营。

(责任编辑:xie_hua)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 版权所有: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Copyright ©2019 jswqx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协会地址:南京市中华路50号国贸大厦29楼 邮编:210001 传真:025-52323761 邮箱:js_wzxh@163.com
  •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苏ICP备14010449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614号

  • 扫一扫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