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二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2023年江苏科技论坛在溧阳举办。近30位院士与长三角地区有关学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代表交流研讨,共同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汇聚科技创新动能。
凝聚创新合力,构建集群联合体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云东作主旨报告。3位院士分别聚焦“‘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装备创新”“智能制造赋能制造强国建设”“多肽与蛋白质药物研发”分享学术成果、产学研合作经验,为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论坛开幕式上,长三角产业集群学会联合体正式揭牌,“三省一市”科协发布《长三角“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集群高质量发展倡议书》。
今年以来,为顺应学科交叉、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三省一市”科协根据产业分布、特点及服务需求,探索由相关省(市)级学会牵头发起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5个产业集群学会联合体。各学会联合体将通过打通信息交流、技术互通以及产学研用共享全链条,建立紧密协作的学术和产业服务共同体,共同推动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
如何发挥“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集群优势、加速推进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与会专家展开热烈交流。“‘科创中国’试点建设仍存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率偏低、技转机构和服务平台实效有待提高、技术转移人才稀缺等问题。”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副部长王书瑞建议,推动长三角“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集群高质量发展,要提升大局贡献度、科协匹配度、市场化水平、专业化能力,打造“科创中国”公共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强化产学研供需对接的信息平台、技术服务与交易的运营平台、人才与技术的赋能平台功能,为技术转移提供“加速引擎”。
赋能科技创新,扩大“同行者”
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需要更多“同行者”。开幕式上,省科协与中国药理学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中国化工学会等10家国家级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支撑我省重大产业发展。
“常州正瞄准高质量迈进万亿GDP之城目标,聚焦新能源之都建设,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增添科技创新‘强动能’、扩大高质量发展‘同行者’。”常州市市长盛蕾盛情邀请与会院士专家与常州共享新机遇、共谋新发展、共赢新未来。
当天,在未来能源发展专题论坛上,百余名专家学者聚焦未来能源发展趋势和产业技术创新,共同探讨可持续能源和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认为,在“双碳”愿景下,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比重的重要一环,是要关注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的绿色发展,通过发展生物质制氢、生物基液体燃料、热—炭—电联产及生物转化多联产等先进技术,促进农林生物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提升生物质能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生物质能将是中国乃至世界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俄罗斯工程院、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周建斌表示,生物质能是唯一具有减碳、负碳、碳中和功能的清洁能源,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碳源,最具有产业化前景。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电池的热管理与防护材料日益受到重视。“95%以上的电动车事故与电池的热失控有关,新能源电池热安全解决方案将成为行业刚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吴长征分享其团队研发的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防火插片创新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行业难题。
育繁推一体化,科技兴农绘“丰”景
在以“品质乡村 美‘溧’绽放”为主题的乡村振兴专题论坛上,长三角多位农业一线工作者、科研人员为我省科技兴农绘“丰”景。
“农业已经出现3次大规模技术革命,而农业4.0与作物产业科技将成为农业未来发展的新动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盖钧镒说,“农业4.0是融合互联网的高度智能化的农业时代,种业4.0同样如此,是育、繁、推全链条的高度现代化。”
种业4.0怎么发展?盖钧镒认为,要实现经典育种与生物育种相结合。“企业要建立自主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还要找到紧密合作的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最终建立中国特色产学研集合的种业发展体系。”
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白菜系统生物学创新团队带头人侯喜林展示了不结球白菜的研究成果。“南京农业大学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对起源于中国的不结球白菜进行系统研究,拥有1000余份种质资源。通过原生质体培养获得的不结球白菜再生植株,原生质体再生频率达1.8%,不黄化、蜜腺发达、配合力高,多种类植株可以满足世界绝大部分的种植条件需求。”侯喜林说。
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企业首席专家魏巧介绍新农人探索的农业新模式。“我们联合科研机构,借助遥感技术,将地块数字化,并对每个地块进行编号,关联每个地块的土壤养分、墒情等信息,实现对地块施肥量、施药量的精准控制。做好育繁推一体化、种养生态循环农业等工作,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样板。”魏巧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