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经贸新闻 >

2023年成绩因何而来?2024年经济工作怎么做?(下)

时间:2024-01-29 15:35来源:江苏省政府网站 点击:0
    以民生暖色折射发展成色
 
    【数据回顾】
 
    城镇新增就业138.3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32万元和3.05万元、增长5%和7%,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7∶1。
 
    【数字背后】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全省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332个;累计开发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22万个;为各类企业落实社保降费、稳岗返还等各类资金1210.82亿元……2023年,江苏多措并举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就业容量、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渠道、强化就业帮扶兜牢民生底线、促进供需精准匹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推进经济发展与新增就业“同频共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8.3万人,同比增长5.1%,城镇新增就业总量占全国的1/10以上,为全国就业大局稳定作出了贡献。
 
    一组组数据,不仅体现出群众的“荷包”更鼓了,更以民生“暖色”折射出高质量发展“成色”。2023年,我省在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双双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这意味着江苏在推进共同富裕工作中取得新成效。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近年来,江苏坚持就业优先,推动自主创业,聚焦缩小收入差距,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富有江苏特色的实现路径,前瞻谋划起草共同富裕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共享品质生活。
 
    【今年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左右”。2024年重点工作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稳就业促增收,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加快完善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进一步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等。
 
    【征程展望】
 
    1月27日,已经回到工作岗位上的省人大代表、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丁雪其正在加紧收集村民意见,为制定村里新一年要办的十件实事做准备。
 
    “2023年,祁巷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28万元,比上年增长4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45元,比上年增长了7%。”丁雪其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立足本职工作,把省两会精神宣传好、学习好、贯彻好。“我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做大做强祁巷村乡村旅游和研学培训产业,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全面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步伐,在促进产业兴旺、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上持续发力,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在持续推动新增就业方面,丁雪其表示,今年祁巷村将从3个方面着力:一是支持创业,通过出台村鼓励全民创业奖励办法,为返乡大学生、乡贤和社会资本在祁巷创业提供支持和指导,增加村民就业机会。二是加大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祁巷历史文化街区、民宿群、集中居住区等,壮大研学培训产业,增加就业机会。三是扩大民宿、农家乐、景区、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等服务业规模,吸引更多村民参与小南湖景区、乡村生态旅游配套建设。
 
    “2024年,我们还要扩大特色农产品——祁巷香荷芋的种植规模,由专业合作社牵头,叫响祁巷碳基大米、小杂粮、萌宠水果、祁巷江沙蟹等农产品品牌。”丁雪其说。
 
    为经济发展含绿量添浓度
 
    【数据回顾】
 
    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2.4%,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太湖连续16年安全度夏,空气优良天数比率79.6%左右。
 
    【数字背后】
 
    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2023年,我省毫不动摇抓好长江大保护,持续深化污染治理“4+1”工程,完成重点治气工程1.6万余项,排污口排查整治取得扎实成效,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持续加强,印发《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扎实推动太湖流域控源减污、减磷控氮。
 
    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我省出台工业领域碳达峰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省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地区和园区3个,累计入选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4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9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增至3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增至10个。
 
    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加强。全省划定陆海生态保护红线约1.82万平方公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约1.47万平方公里,覆盖了60%以上的森林生态系统和50%以上的湿地生态系统。近5年,我省高质量完成长江沿线8个生态修复工程,28个全域整治试点示范项目开工,共完成土地综合整治417万亩、矿山治理13.5万亩、造林绿化256.5万亩、湿地修复32万亩。2023年,全省林木覆盖率达24.09%,湿地保护率增至47.6%。
 
    【今年目标】
 
    2024年,我省将扎实开展长江大保护,加快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抓好洪泽湖、骆马湖等重要湖泊的保护和治理,建立全过程土壤污染风险防控体系,大力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推进“国家山水工程”,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征程展望】
 
    “2024年,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果敢担当推进美丽南通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省人大代表,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炜表示,将坚定不移抓好长江大保护,巩固沿江生态保护修复成果,统筹推进江豚湾、军山生态岛、生物多样性展示馆建设,筑牢出江入海生态屏障;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强化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一体推进排污口排查整治、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农业面源综合治理。
 
    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南通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生态经济跑出“加速度”,八大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同比下降幅度为12.1%—46.7%,万元工业产值污染物排放量均同比下降17%—65%,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全省第二,沿江1公里园区外化工企业实现“清零”,沿江生态岸线占比提高至54%。程炜表示,将持续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等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新增新能源装机100万千瓦以上,推进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建设。
 
    粮食“三增”背后有何底气
 
    【数据回顾】
 
    粮食总产量759.5亿斤。
 
    【数字背后】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2023年,我省的粮食“成绩单”瞩目,粮食产量实现了新的提升——全省粮食播种面积8188.4万亩,居全国第九位;粮食总产759.5亿斤,居全国第八位,以占全国1.1%的土地面积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新建高标准农田120万亩、改造提升207万亩,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改造290万亩,种业振兴“三年打基础”各项任务全面完成,育成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48个,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稳定在95%以上;全年粮食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总产759.5亿斤创历史新高,连续10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江苏实现了人口密度大的省份“口粮自给、略有盈余”的成绩,不仅端稳了8500多万江苏人的饭碗,同时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这份厚重的“成绩单”,让江苏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底气更足了。
 
    【今年目标】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确保我省始终端稳“江苏饭碗”,在新的一年,我省将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100万亩以上、产量750亿斤左右。保障“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征程展望】
 
    购置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2023年产粮近10000吨, 累计吸纳就业160多人、助力增收500多万元,设立“新农人”代表工作站、农民培训室,培育职业农民30余名……省人大代表、如东赵云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赵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家庭农场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主体,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发展乡村产业的重要力量。”赵云是我省粮食“战线”上的一位“新农人”,近年来,她深耕于田间地头,始终聚焦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持续助推农业现代化。
 
    步入新的征程,赵云表示,她将贯彻落实好省两会精神,在自己的家庭农场深耕农业现代化:继续为周边农户、农场、合作社等主体提供烘干服务,解决“潮粮”烘干之忧、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引导更多年轻职业农民操作无人机、烘干机等设备,帮助他们在家门口赚取“智费”;积极通过社会购买等方式,聘请专业机耕团队等,不断提升机械化水平;进一步在农业技术推广、职业技能培训、粮食产销对接、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努力,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努力分享更多发展收益。
 
    赵云希望,各级政府能以更大力度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带来更多新鲜血液,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让更多“新农人”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带头人”。
 
    进一步撬动“财税杠杆”
 
    【数据回顾】
 
    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2000亿元。
 
    【数字背后】
 
    纵观2023年发布的70余项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政策发布时间密、覆盖范围广、延续时间长、支持力度大,更加突出政策支持的精准性、连续性和制度性。
 
    8000万次政策推送、170万份红利账单,占全国十分之一的减税降费规模,对全省财力八成以上的贡献,过去一年,我省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税收答卷”。
 
    全力服务江苏“在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浪潮中拥抱确定性”的政策导向,去年,全省税务系统坚持“激活力、争一流”,创新“产业链分析范式”,应用于“1650”制造强省战略;创新“全生命周期”举措,把税收服务起点提前到重大项目落地之前;促进供需对接,在无锡等地试点建设涉税专业服务专区;加快办税厅职能转变,推动更多税种智能办税、智能预填,“智慧税务助力不动产交易”新模式入选全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案例,营商环境评价和纳税人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建成124个新时代“枫桥式”税务所,设置97家社保费征缴争议处理中心,化解各类争议万余起;升级“办不成事”反映专窗,建立诉求分析响应机制,全年7万次响应,尽最大努力解决急难愁盼。
 
    【今年目标】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政策协同、政策储备、政策评估,延续实施支持先进制造业、小微企业发展等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到,2024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新的一年,税务部门将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增强政策精准性和针对性,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导各类要素资源投向实体经济。
 
    【征程展望】
 
    做好产业、讲好故事、当好代言,省两会结束后,省人大代表,句容市白兔镇致富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社长张奎峰一回到果园,就立刻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向前来咨询的农户推广和传授果园改造经验和技术。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经济的压舱石,‘以进促稳’在农业这片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作为一名一线的‘新农人’,我最期待的是用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农民共同富裕,增强大家坚守农业的信心。在新的起点上,一方面我们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基层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小微农业企业和农户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培育和发展好农业全产业链,扎扎实实做好这个系统工程,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聊起2024年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张奎峰说自己干劲十足。
 
    谈及税费优惠政策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张奎峰深有感触:“回乡创业十几年了,我深切地感受到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好处。我们合作社属于小微企业,每年都能享受到农产品各类税收减免和优惠,以及助力农业发展的税收服务绿色通道,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国家对乡村振兴的重视和扶持,也帮助我们的果园一步步向‘造血式’果园成功转变,农业产业逐年发展壮大。”未来,他希望国家出台更多税惠政策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税务部门持续发挥税收引导扶持作用,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有效益的投资空间在哪儿
 
    【数据回顾】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
 
    【数字背后】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2023年,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民间投资的活力不断迸发,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常泰、龙潭、张靖皋长江大桥等项目实现重大节点突破,锡宜高速、扬溧高速扩建工程开工,无锡硕放、扬州泰州、常州奔牛等机场开展新一轮改扩建……2023年,我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7000亿元。
 
    制造为根,根深叶茂。江苏是制造大省,2023年以来,江苏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11月,全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4%,高于全部投资4.0个百分点。
 
    插上数字经济之翼,2023年,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创新投资持续增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1万家,人才总量超1560万人,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1.3%和49.9%。
 
    民间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也是提升投资质量、增强投资活力的关键力量。2023年以来,我省多措并举,各项政策靠前发力,出台《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用地、环评承诺制试点、“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等创新举措在江苏大地落地生根,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跃度。
 
    【今年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加强重点项目统筹落实和要素保障,突出抓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投资项目和450个省重大项目,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体系化推进5G、千兆光网规模部署,支持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加快智能算力、边缘计算等算力设施布局。
 
    【征程展望】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空间在哪儿?“作为地方财政部门,我们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立足本地实际,坚持直接投资和引导撬动并举,全力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筑牢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省人大代表,南通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曹金海认为,要着力两方面——
 
    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统筹用好财政资金、专项债券、特别国债等,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全力支持国家、省、市重大战略任务落地见效,全力保障重要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支出需求,重点做好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以及北沿江高铁、苏通二通道等重大城建交通项目资金保障。加快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实际投资额。
 
    另一方面,引导撬动社会投资。优化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突出支持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和建设,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新上项目,以财政“小投入”撬动社会“大资本”。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大力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进入新型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高水平办好第三届南通投资峰会,用好创新发展基金,推动产业链发展基金加快设立,争取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布局南通,撬动更多资本投在南通。

(责任编辑:薛海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法律责任
  • 版权所有: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Copyright ©2019 jswqx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协会地址:南京市中华路50号国贸大厦29楼 邮编:210001 传真:025-52323761 邮箱:js_wzxh@163.com
  •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苏ICP备14010449号-1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0614号

  • 扫一扫关注我